http://baike.baidu.com/view/32163.htm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有 质膜 细胞质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核等组成。细胞核(nucleus)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核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核被膜(nuclearenvelope),核内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chromosome)。间期染色体结构疏松,称为染色质(chromatin);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称为染色体。其实染色质与染色体只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的表现。染色体的数目因物种而异,有的如蕨类植物Ophioglossumreticulum的染色体数多达1260个;有的如马蛔虫Ascarismegalocephala只有两条染色体。核内1至数个小球形结构,称为核仁(nucleolus)。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有核摸 核孔 染色体 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拟核 无有核摸 核孔 染色体 ,只有一团缠在一起的DNA 进行二分,DNA主要在染色体。
把DNA上编码某种蛋白质的一段DNA序列叫做基因。就是说,基因是DNA上的一段。 RNA是核糖核酸(没有脱氧),与DNA区别在于其核糖(5碳糖)2‘位置的碳原子未被氧化,仍然是一个-OH。RNA空间结构比DNA构象多,柔软度也较好。RNA比较容易被降解,不稳定,所以绝大多数生物体选择采用DNA为生命信息的遗传物质,这也是为什么染色体中是DNA而不是RNA(某些RNA病毒除外)。 mRNA叫做信使RNA。DNA在产生蛋白质的过程中,RNA合成酶首先根据DNA中的基因序列未模板转录成mRNA,然后再由mRNA翻译出蛋白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转录次数和调节mRNA寿命来调控蛋白质的表达量,从而不用老去操作DNA,以确保减少对遗传信息的损伤。有些mRNA只能存在十几秒钟就被降解了,有些则可以存在几小时之久。 rRNA是核糖体RNA,就是mRMA翻译蛋白质的场所。rRNA是结构RNA,它形成一个特定的空间构型,结合到mRNA特定区域,并由tRNA携带者一个个的氨基酸按着mRNA的序列信息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它们具有半自主性(能合成一部分蛋白质和酶),
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少量的RNA和DNA能直接或根本上控制一部分性状。
很多学者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遗传信息系统称为真核细胞的第二遗传信息系统,或核外基因及其
表达体系。这是因为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除有DNA外,还有RNA(mRNA、tRNA、rRNA)、
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说明这两种细胞器都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也就是说,线
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身转录RNA和翻译蛋白质的体系。但迄今为止,人们发现叶绿体仅能合成
13种蛋白质,线粒体能够合成的蛋白质也只有60多种,而参与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却分
别有上千种。这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自身编码合成的蛋白质并不多,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蛋白
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
它们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自身的
基因组两套遗传信息系统控制的,所以它们都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线粒体DNA呈双链环状,与细菌DNA相似。一个线粒体中可有一个或几个DNA分子。各种生物的
线粒体DNA大小不一样,大多数动物细胞线粒体DNA的周长约为5μm,约含有16 000个碱基对,相
对分子质量比核DNA分子小100~1 000倍。叶绿体DNA也呈双链环状,其大小差异较大(有200 000
~2 500 000个碱基对)。叶绿体DNA的周长一般在40~60 μm。每个线粒体中平均约含有6个线粒体
DNA分子,每个叶绿体中平均约含12个叶绿体DNA分子。
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都可以自我复制,复制也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用3H嘧啶核苷标记证明,线粒体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及G2期,而且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叶绿体DNA复制的时间在G1期。它们的复制都受核的控制,复制所需的DNA聚合酶都是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
评论